“在太空,我们都是功夫大师。”
“我们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升起16次。”
2013年6月20日,中国宇航员的“好声音”从遥远的宇宙破空而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进行“太空授课”的国家。
在赞叹我国航天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且让我们将瞩目的视点聚焦到当今的基础教育课堂,这个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些什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积极的因素,切实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效益呢?
坚守“教学”与“育人”圆融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历来存在两种思维范式:其一,固守学科发展的逻辑,恪守学科知识的客观性与严密性,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教材现成知识的活动;其二,坚守学生发展的逻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未知的学习活动。
无论哪一种价值取向,均不能否定教学的育人价值,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善的思想道德品质,体现一定阶段国家之于教学的意志。学科、书本知识是课堂教学“育人”的根本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
本次太空授课依托失重的教学情境面向广大中小学操作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5个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取向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科学知识普及层面,教学行为也没有局限在科学“事实”的描述上,而是通过营造“中国梦、民族自豪感”的教学氛围,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等国家意志熔铸在教学环节中,借助航空员授课教师之口发出“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中国梦’添彩!”“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等呼唤,将国家之梦巧妙地与个人之梦融合起来,在点燃学生科学探索激情的同时,更注重中国梦内涵的生动诠释以及“祖国高于一切”、“才华奉献人类”等国家意志的深切领悟,使“教学”与“育人”水乳交融起来。
辩证处理“学生好学”与“教师好教”协调的教学关系
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该如何处理“学生好学”与“教师好教”的辩证关系,这次太空授课也给出了理想的答案:其一,从“以学定教”与“以教定学”的视角中确定教学目标与安排教学内容。太空授课所讲解的问题部分来自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体现了授课者“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而“主从结合”的授课队伍安排、太空与地面互动的教学方式确定、现有教学技术条件的有效利用等均体现出“教者好教”的教育理念。其二,正确处理授课者“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与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特性”的地位相结合的关系。宇航员始终保持着自信的微笑,运用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优化了师生关系,增添了课堂教学的魅力。其三,正确处理教师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习效能的关系。作为教学效能,上课伊始,3位航天员老师“站”稳后,先给同学们露了几手“功夫”——聂海胜双腿盘起,悬在空中打坐,王亚平伸手向他轻轻一点,这位壮硕的“助教”就被她一指推开,“漂”走了。这一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感。授课者再根据“身轻如燕”的教学情境自然生发“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而学生的学习效能则是在太空授课者价值导引下“自立其志、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自健其德”。教师的教学效能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效能基础上,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明确两者的辩证关系,更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照亮学生创新学习之路。
有机实施“接受—验证”与“发现—探索”协同的教学方式
“接受—验证”教学方式依托的是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其最大的教学效益就是教师以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