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探秘青藏高原动植物世界
新华社拉萨7月5日电(记者黄兴)一抵达色林错湖畔大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就带着博士生陈中正在湖畔草原布下鼠夹和鼠笼,通过这些工具来测定色林错特定区域的鼠类数量,为下一步防治草原鼠害提供科学依据。
“以往小型兽类研究得不多,我们借此次综合科考的机会,对色林错区域兽类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填补相关空白。”蒋学龙等19名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江湖源生物与生态变化考察队专家,4日抵达色林错湖畔,对“第三极”动植物世界进行细致考察。
江湖源生物与生态变化考察队包含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类动物、生态与植被5个小组,将对色林错区域动植物情况进行全方位考察。科考队将阐明色林错区域的植被类型及分布,绘制出区域内的植被图和动物重点栖息地分布图。
“色林错湖区广泛分布着许多高原珍稀动植物物种。”考察队队长、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永平说。据他介绍,这次科考担负着对区域内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区进行摸底,为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规划提供科学数据与建议的任务。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君手持望远镜,观测湖边候鸟。他说,色林错区域已认定约有90余种鸟类。这次观测致力于查看历年来的鸟类变化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观测一批重点鸟类,为今后色林错区域开展生态观鸟游提供科学支撑。
同时进行的还将有湖区鱼类考察,这将是色林错区域多年来仅有的几次鱼类考察之一。科考队员、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亚鹏说,通过查清色林错湖区鱼类种类,调查其洄游产卵情况,分析本地区鱼类保护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举措。
经初步观测,专家们认为色林错湖区生态环境趋好,这与中科院此前发布的评估报告一致: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性增长,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增加显著。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得到很好保护。藏羚羊种群数逐年增加,已增至15万只左右;黑颈鹤数量为7000只左右;野牦牛数量增加到1万头左右……
据了解,未来不久,色林错区域将建立集保护、教育、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公园。科学家们此番全面摸底色林错区域动植物本底资源,将为其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开展高端生态旅游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