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2010-07-09
纵观世界形势,强国必先强教。如今的教育,进入战略谋划时代。优先发展教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法宝。
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专门人才支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列世界第一,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年授予博士学位数居世界第三。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
进入新世纪,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而培养创新人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已经成为当今我国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增加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
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使我们用相对较短的时间迅速提升了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成倍提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作出新的部署。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面向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经过10年努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2979万人,是1998年的3.8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比1998年增长14.4个百分点,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达9830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9.9%。
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使我们用相对较短的时间迅速提升了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成倍提高,使我国在未来国际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中抢占了先机;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为数以千万计的青年学子提供了有可能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坚持把改革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措施,逐步建立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扩建形成了一批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的新的综合性大学和多科性大学,创造性地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招生与毕业生就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高等教育领域这些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激发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看来,“这些改革举措都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了创新,突破了原有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多渠道、多形式扩展了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和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及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厚重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后,按照“巩固成绩、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我国完善了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机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重大决策,强调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提出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
“与对经济的调控不同,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表示,“增加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当前